第六篇北竿芹壁境天后宮『金媽祖遶境揚靈會香祈福』遶境活動,照片內容為
金媽祖遶境隊伍離開南竿馬港天后宮,進入馬祖南竿馬港津沙村的盛況。
由於本次『金媽祖遶境揚靈會香祈福』遶境活動,一天在南竿、一天在北竿,
行程有點趕,所以有一些路線改為以車隊方式進行遶境。
當離開馬港天后宮後,所有的人員依事先的安排上車,當車隊整理好之後,
並沒有馬上出發,因為在等某些神乩歸隊。
在馬港休息用餐時,有一小隊的乩駕到
南竿的科蹄沃白馬大王與南竿四維王母娘娘,向祂們會香致意。
當遶境車隊出發後,南竿的津沙村天后宮的鎮鼓板隊已經列隊在等候迎駕。
遶境隊伍自他們的引導下,遶行了津沙村並進入津沙村的天后宮會香。
馬祖南竿津沙村原稱「金沙」,肇因澳口海灘佈晶瑩剔透的細沙,
陽光下閃閃發光,故先民取名「金沙」,國軍進駐後才改名為津沙。
清朝道光年間,先民來到津沙,搭建魚寮,漁汛過後收網回內地,
過著海上牧民般的生活;亦有部份漁民落居於此,建立家園。
國軍進駐後,原本以漁業維生的漁村,亦因海上漁源枯竭,
加上軍方對於漁民出海作業的種種限制,因此失去了海洋的活力。
民國七十年代前後,人口不斷外流,從此盛景從此不再。
如今村民早已不再捕魚,但仍保存成排傳統閩東式的石頭厝,
尤其山坡上有不少頃頹荒廢的石厝,遠遠看去,頗有幾分寂寥的美感。
目前津沙村也已展開聚落保存工作,將古厝修建為民宿和餐廳,
爭取觀光客進駐、消費,成績斐然。
馬祖南竿津沙村天后宮的沿革:目前保留的清道光乙巳年(西元1845年)
蒲月(農曆五月)重造碑文上說建廟頗早。
與傳說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來此建廟時間頗相吻合,後燬於火災,
道光乙巳年重建。光緒十九年再度重建,廟內今仍保留捐款者名錄。
民國二、三十年村民人數頗多曾在廟前建戲台,邀福州一帶的戲班來此演出。其間
雖有數次維修廟貌,到民國六十幾年已結構毀壞,瓦石坍塌,村民乃集眾籌備重建。
並與後方之大王宮合而為一,由軍方協助施工,
六十七年竣工,共耗資一百五十萬元。
馬祖南竿津沙村天后宮的祀神傳說:早先有廟時就祭祀著天后與五顯神君,
和土地神。二將軍本來的小廟在海邊,傳說是筱澳飛香爐到本村,祂的原形是鳥神。
以前行船人船隻進水,只要向天呼告二將軍便能獲救,二將軍上到神媒僮身時
以極難聽懂,頗似鳥語,也有「題血符」儀式再交由信眾攜回保身安家。
馬祖南竿津沙村天后宮的天后娘娘原是素白臉色,
據說台籍塑像師傅受到託夢,而塑造黑面媽祖。
津沙村村民男眾只慣拜二將軍,女眾則祀奉天后,二將軍有不少誼子,
壽誕元宵均前來喜慶神明。白馬尊王原在後方的大王宮奉祀。
民國六十七年重建新廟則迎進合祀,旁邊有七爺、八爺隨護,
管理喪家報亡等事務具有村城隍爺的功用。
馬祖南竿津沙村天后宮祀神來源地:蔡牽自閩南請出媽祖娘娘神祇。
馬祖南竿津沙村天后宮祭典活動:每年正月十五夜元宵酬神主祀二將軍,
正月十六祭祀天上聖母。
此外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,七月二十三日二將軍壽誕,
信眾與誼子義女都趨前供品祭祀敬上香火。
此外,民國七十五年時本村曾打造一艘新建王船由澳口祭祀數日,
許多旅居外地的本村子弟均返回參加。
肇因於民國三、四十年間漂來一艘王船村民取走船上物資無財力送出,
故延到數十年後才重造還願,此王船最終也是焚化歸天來收場。
這裡順便介紹一下,中午休息有神乩順道去進行會鄉的,南竿的科蹄沃白馬大王廟。
相傳清光緒七年,文武白馬大王遺體漂流至澳口,村民將之安葬。
一日藉潘太子神祇(林光銓家奉祀)上乩童身說欲蓋廟,
村民於是集資在現址起造小廟,民國三十年廟宇內部木構組件腐蝕嚴重,
村民出資整修,抽換樑柱。
六十七年,村民再度集資商請部隊兵工協助重建鋼筋水泥廟體,始具今之規模,
八十九年,再次翻修封火山牆和廟頂裝飾,煥然一新。
大門楹聯云:「千秋翰墨文光燦,萬古旌旂武烈昭。」
南竿鄉四維村西尾天母宮:依據前人傳說廟神是由大陸發生水災時跟隨木材堆
漂到本村澳口。原先廟址在芙蓉澳一帶,為木構建築,至今已有百年歷史。
廟內便有現今供奉的皇母娘娘等各神祇。大約民國三十年本地頭領林義和想對
自家廟宇的皇母廟做重修,工程進展一半遭人殺害,因而無法竣工。
之後又發生不明火災,直到五十年左右,才在現今位置重建,
七十年木造廟宇的屋瓦、柱樑損壞,劉治國當時擔任村長向司令官請求協建,
經費由廟方自籌,施工由秋桂山第三連執行,重新起造為鋼筋水泥的山牆式廟宇。
七十六、八十三年廟內牆面曾做一番整修維護,九十五年又經整修完工。
廟楹聯云:「春新聖庭繞神光,香吐青煙舞玉龍。」
本篇在此結束,下一篇的照片重點是金媽祖遶境隊伍在離開津沙村天后宮後,
抵達南竿仁愛村的盛況。敬請期待^_^
南竿金媽祖遶境路線圖
留言列表